现代解析
这首《偈颂二十五首》中的短诗,用简单直白的语言道出了人生中一种微妙的困境。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前两句"出现杨州,坐断寿丘"像是在说一个人突然出现在繁华之地(杨州象征热闹场所),却固执地停留在本不适合自己的地方(寿丘可能指安静但寂寥之处)。这种矛盾就像现代人硬要挤进不适合自己的圈子,结果反而被困住。
"脚跟不点地"生动描绘了心神不宁的状态——人虽然站在那儿,心思却飘着没落地。这种悬空感会导致"一身愁",就像现在很多人表面风光,内心却充满焦虑。
最后一句最妙,"不是冤家不聚头"用俗语点破人际关系中的宿命感:我们最在意的人,往往就是给我们带来烦恼的人。就像生活中,越是亲密的关系越容易产生摩擦,这种又爱又恨的纠缠,正是人生常态。
全诗用走路不稳的具象画面,比喻人生中"站错位置"带来的精神痛苦。它提醒我们:强求不适合自己的环境或关系,只会徒增烦恼。这种跨越时空的人生感悟,正是古诗最打动现代人的地方。
释普岩
释普岩(一一五六~一二二六),字少瞻,号运庵,俗姓杜,四明(今浙江宁波)人。高宗绍兴二十六年生。早年落发。初与石鼓夷公谒无用全公等老宿。孝宗淳熙十二年(一一八五),参叩松源崇岳禅师,并从松源迁江阴之光孝、无为之冶父。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由松源引居饶之荐福,明之香山、苏之虎丘、杭之灵隐、报慈,后回乡居四明运庵。宁宗开禧二年(一二○六),在平江府宝华山受镇江大圣普照寺请出世。后移住真州报恩光孝寺、安吉州道场山护圣万寿寺。理宗宝庆二年卒。为南岳下十九世,松源崇岳禅师法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