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石宰
人嗟行路难,君行亦易易。
句金号岩邑,日事纷万猬。
群情一龃龉,烦言四腾沸。
长吏不足严,去之若下缒。
俯仰十年间,转足几颠踬。
君材万斛鼎,屹然国重器。
小试莅兹邑,斩斩常正义。
百鍊刚莫夺,豪猾敛手避。
惠人郑之侨,始亦遭怨詈。
三年舆诵闻,人情见真伪。
君来整弊俗,固有不得志。
抗之如不克,浮言吁可畏。
论定要以久,克终乃为贵。
谤讟变欢谣,君政本不异。
字民有隐德,动人皆实意。
嘉绩今报成,坐洗十年愧。
民俗岂相远,己治人亦治。
我本山泽臞,强颜领一尉。
弱植愧匪材,久矣辱大芘。
倾倒罄心腹,抚爱殊丑类。
我亦为知己,奔走常尽瘁。
君今造清朝,行李挟佳气。
我方困尘役,何以逃吏议。
世道就浅狭,人心竞功利。
俗子不足言,志士或窘匮。
规摹与事业,两者略相似。
愿君恢宏纲,大用见经纬。
江梅受命独,奇节凌赑屃。
折取岁寒枝,掺袪以相遗。
此物君固有,珍重调鼎味。
更须厚培植,华实自根底。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正直官员(石宰)治理地方时遇到的挑战和最终获得的成就,同时表达了作者对他的敬佩和勉励。全诗用平实的比喻和生动的场景,传递了为官之道和人生智慧。
第一部分:环境与挑战(前12句) 用"寒风结冰"比喻治理环境的艰难,说普通人觉得当官难,但石宰却显得游刃有余。他管理的句金县问题复杂如"刺猬的刺"般棘手,群众稍有不满就谣言四起。十年来换了很多官员都像"绑着绳子下滑"般狼狈离任。
第二部分:石宰的才能(13-24句) 把石宰比作"万斛大鼎",夸他是国家栋梁。他刚上任就展现锋芒,像"百炼钢"一样让恶霸束手。用春秋时期郑国贤臣子产作比,说明好政策起初会遭抱怨,但三年后自有公论。石宰改革弊政时,虽然遇到阻力,但坚持原则终获认可。
第三部分:治理成果(25-36句) 通过对比展现变化:诽谤变成赞歌,说明政策本质没变,是群众终于理解了。石宰靠真诚打动百姓,现在政绩斐然,洗刷了当地十年的治理污名。强调"地方风气可以改变",好官能带动全民向善。
第四部分:作者自述(37-48句) 作者自谦是"山里来的瘦子",勉强当个小官。感激石宰的知遇之恩,愿为他奔走效劳。现在石宰高升,自己却困于俗务,感慨世道浮躁,很多人追逐功利。
第五部分:临别赠言(49-结尾) 以"江梅"比喻石宰的品格——像寒梅般坚韧高洁。送梅枝寓意"保持操守",提醒他虽已具备治国才能(调鼎味),仍需夯实根基。最后用种树比喻,说只有深耕基层(厚培植),才能结出硕果(华实自根底)。
核心思想: 1. 好官要像梅花耐得住严寒,像大树扎得深根基 2. 改革会遭遇非议,但时间会证明一切 3. 治民重在真诚,表面功夫不如实在政绩 4. 在功利社会中,更要坚持原则和长远规划
诗中"百炼钢""江梅""调鼎"等比喻,把抽象的政治品格具象化,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清官的气节。最后关于"培植根基"的嘱咐,对现代人职场发展也有启示——成功需要长期积累,不能急功近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