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题拟)

锁断桃源一窟春,避秦日月无归处⑴。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名为《桃源》,可能借用了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桃花源”的典故。让我们一起看看它的意思。

“锁断桃源一窟春”,这句话描绘了一个封闭的、与世隔绝的地方,就像一个春天的桃源岛。这里的“锁断”意味着这个地方像是被锁住、隔绝了外界的喧嚣,里面只有一片春天的景象。

“避秦日月无归处”,这句话意思是说,在这里人们躲避了外面的世界,找到了一个避世的地方。这里的“秦”可能象征着混乱与不和谐的社会,“日月”则象征着时间的流逝。整句话表达的意思是,在这个地方的人们,虽然找到了一个安逸的避难所,但似乎没有回去的路了,暗示着对现状的一种无奈和迷茫。

整体来看,这首诗可能表达了对理想世界的一种向往,以及现实世界中人们往往迷失自我、找不到出路的现状。诗人通过桃源的意象,传达了一种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困境的反思。

徐仲雅

徐仲雅(893—?),字东野,其先秦中人,徙居长沙。生于唐昭宗景福二年,卒年不详。湖南马殷开天策府,以僚佐廖光图等为十八学士,仲雅时年十八,与其列楚人以为荣。废王希声之变,仲雅闭门不出。周行逢强署为判官,负气滑稽。行逢大宴僚吏,席间呼音多误。仲雅曰:“不于五月五日翦舌,致使乖错如此。”行逢大怒,放之邵州。仲雅著有文集百余卷,《五代诗话》传于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