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人来言学使张公重葺二泉书院感赋四首 其一

使者端风教,猗欤彰往心。
应从泗水远,一溯二泉深。
草没尚书宅,风清修竹林。
超然遗像肃,苍翠玉森森。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学使张公重修二泉书院后,诗人有感而发的赞叹。

开头两句说张公作为教育官员(使者),端正学风教化(风教),发扬了前人的精神(彰往心)。"猗欤"是感叹词,相当于"真好啊"。

三四句用比喻手法:张公的教化像从孔子讲学的泗水(代表儒家正统)远远传来,又像二泉(书院所在地)的泉水一样源远流长。这里把教育比作活水,既清澈又有底蕴。

五六句写书院环境:曾经荒废的尚书旧宅(可能指书院旧址)长满野草,如今修竹在风中摇曳,显得清雅。"风清"既写实景,也暗示学风清明。

最后两句描写书院里的先贤塑像:遗像庄严肃穆,周围的翠竹像玉石般苍劲挺拔。"森森"形容竹林茂密,也烘托出肃穆的氛围。

全诗通过书院环境的变化,赞美张公复兴教育的功绩。用"泗水""二泉"等文化意象,把现实中的书院与儒家传统联系起来,显得既有文化底蕴又不失清新自然。最后用竹林和遗像的画面,让人感受到书院庄重典雅的气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