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鹅湖山
连延暮霭色,合沓重岩阴。
藐生缀贤绪,孤策憬幽寻。
静悦数峰秀,窈与环溪深。
古鳞聚寒藻,新簜引幺禽。
坐久啸而作,石泉铿壁琴。
忧气暂我平,情高绵道心。
履綦付藓氎,危标间天浔。
翘圣无仿佛,驶见流光沈。
匡山杳白鹿,贲兹空谷音。
现代解析
这首诗《望鹅湖山》描绘了诗人驻足信阳渚(水边),回望鹅湖山时的所见所感。全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内心独白,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向往自然的隐逸情怀。
1. 开篇点题,勾勒画面 诗人停船在水边(“弭节信阳渚”),回头远望鹅湖山(“回望鹅湖岑”)。暮色中,山峦连绵起伏,云雾缭绕,岩石重叠,阴影交错(“连延暮霭色,合沓重岩阴”),一幅幽静深远的山水画卷徐徐展开。
2. 孤身探幽,静观自得 诗人自称“藐生”(渺小之人),却怀着对先贤的敬仰(“缀贤绪”),独自拄杖探访幽静之地(“孤策憬幽寻”)。他静静地欣赏群峰的秀美(“静悦数峰秀”),感受溪流的深邃(“窈与环溪深”),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
3. 细节生动,动静结合 诗中穿插了生动的细节:寒藻间游动的古鱼(“古鳞聚寒藻”),新竹上栖息的小鸟(“新簜引幺禽”)。诗人久坐后长啸一声(“坐久啸而作”),石壁间的泉水叮咚作响,如同琴声(“石泉铿壁琴”),以声音打破静谧,更显山林的空灵。
4. 心境升华,物我两忘 自然的宁静让诗人的忧愁暂时平息(“忧气暂我平”),他的情怀愈发高远,与“道心”(追求真理的心境)相连。脚印留在青苔上(“履綦付藓氎”),山峰高耸入云(“危标间天浔”),诗人感到自己与天地同在。
5. 结尾怅惘,余韵悠长 诗人感叹无法追寻圣贤的踪迹(“翘圣无仿佛”),时光飞逝如流水(“驶见流光沈”)。他提到“匡山白鹿”(可能指隐士典故),但此地只有空谷回音(“贲兹空谷音”),暗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与现实的落差,留下淡淡的怅惘。
全诗精髓: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鹅湖山的幽静美景,同时融入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让人感受到远离喧嚣、回归自然的宁静与超脱。诗中“静悦数峰秀,窈与环溪深”等句,尤其能引发读者对山水之美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