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八首 其六

聒聒哥哥,南北之人,语音不同。
似蝉翼流嘶,未登月令,沙溪振翅,不入豳风。
腹乃幡然,背尤盎尔,长脚还堪比相公。
马头上、有半鞍明月,声在其中。
秋来紫豆花丛,挂纸阁、芦帘铁马东。
向壶腹藏身,请君入瓮,瓜瓤作饷,为尔开笼。
蟋蟀窥状,斯螽动股,借乱军声十二峰。
抛残体、任蚁穿鸡啄,化作沙虫。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用幽默风趣的笔调,描写了秋天田野里各种昆虫的生动场景,充满了生活气息和想象力。

上阕主要写昆虫的叫声和外形: 1. 开头说"聒聒哥哥"(形容虫鸣声),指出南北方的虫子叫声不同,就像人的口音差异。 2. 用蝉鸣、溪边虫声作对比,说这些虫子虽然吵闹,但都不如诗词中常描写的昆虫有名。 3. 接着用夸张的比喻描写虫子的外形:肚子像鼓起来的旗子,背部圆滚滚像碗,长腿像古代官员(相公)。 4. 最后说马鞍上挂着半轮明月,虫鸣声仿佛就藏在月光里,很有画面感。

下阕转向描写秋日虫子的活动: 1. 紫豆花丛中,虫子像挂在纸窗和芦苇帘上的风铃(铁马)。 2. 用"请君入瓮"这个典故,说虫子躲在葫芦里;又用"开笼"形容虫子啃食瓜瓤。 3. 蟋蟀探头探脑,蚱蜢抖动大腿,各种虫鸣像乱军喧嚣回荡在山间。 4. 结尾说虫子死后,身体被蚂蚁啃食、被鸡啄食,最终化作尘土,带着一丝悲凉。

全词特色: - 把普通昆虫写得活灵活现,用大量生活化的比喻 - 语言俏皮幽默,像"腹乃幡然,背尤盎尔"这样的描写很形象 - 从热闹的虫鸣写到生命的终结,在欢乐中暗含哲理 - 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细致入微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力

就像用文字拍了一部昆虫纪录片,既有趣味性,又能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

蒋士铨

蒋士铨(1725—1784)清代戏曲家,文学家。字心馀、苕生,号藏园,又号清容居士,晚号定甫。铅山(今属江西)人。乾隆二十二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乾隆二十九年辞官后主持蕺山、崇文、安定三书院讲席。精通戏曲,工诗古文,与袁枚、赵翼合称江右三大家。士铨所著《忠雅堂诗集》存诗二千五百六十九首,存于稿本的未刊诗达数千首,其戏曲创作存《红雪楼九种曲》等四十九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