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人泛海北归兼寄诸兄弟
冥冥天水吞为一,夜依北斗占南北。危楼时吐蛟蜃气,半山忽隐长鲸脊。
起看樯头雉尾转,一帆千里日未足。此身何止轻鸿毛,到家始觉是真肉。
怪君胡为冒此险,象犀珠玉非所役。凛然风义照古人,尺书为我通消息。
我似当时常校尉,掘鼠餐毡从属国。茫茫海阔雁不到,长欲系书空悯默。
凭君为语诸季孟,耐事忍惭真子职。面唾勿嫌解自乾,盗金却偿安用诘。
杜门只作田舍子,地往江乡乘下泽。三吴想见稻如云,舶还时救陈蔡厄。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惊险的海上旅程,同时寄托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深厚情感。全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前六句)写海上航行的壮观与危险。诗人用"天水吞为一"形容大海的浩瀚无边,夜晚靠北斗星辨别方向。海上时而出现海市蜃楼般的奇幻景象("蛟蜃气"),时而又像巨鲸潜伏("长鲸脊")。船帆转动,一日千里,诗人感觉自己轻如鸿毛,只有平安到家才觉得踏实。这些描写既展现了海洋的壮阔,也暗示了航行的风险。
第二部分(中间八句)转向抒情。诗人先问友人为何要冒险远行,指出珍贵的象牙、犀角、珠宝都不值得用生命去换取。接着称赞友人重情义,能为自己传递家书。诗人自比汉代苏武("常校尉"),在异乡过着艰苦生活,渴望家书却难以收到。这里流露出深切的思乡之情。
第三部分(最后八句)是对家人的嘱咐。诗人让友人转告兄弟们要忍耐、尽责,像曾子那样不计较小事("面唾自乾"典故),像直不疑那样被人误会偷金也不辩解。最后诗人想象江南丰收景象("稻如云"),希望返航的船只能解救困厄,表达了对平安归乡的期盼。
全诗特色在于: 1. 用生动的海洋意象(巨鲸、蛟蜃)营造出奇幻危险的氛围 2. 通过多个历史典故(苏武、曾子等)含蓄表达情感 3. 将对亲人的叮嘱与海上见闻自然结合 4. 结尾的江南想象与开头的惊涛骇浪形成温暖对比
诗人通过这场海上旅程,既展现了人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又歌颂了亲情和品格的力量,最终落脚在对平安团圆的期盼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