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长宵》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漫漫长夜中的孤独与愁思,画面感很强,读起来像在看一部深夜电影。
前两句是环境特写:月亮慢慢移到西窗外,华美的帐子显得格外幽深,灯芯快烧完了,火光越来越暗,香炉里的香也燃尽了。诗人裹着冰冷的被子,整个场景充满孤独寂寥的氛围。"斗帐深"的"深"字用得妙,既写实(帐子的深邃感),又暗示孤独的深度。
后两句转向听觉描写:不知从哪里飘来笛声,仿佛能把人的魂魄都吹散在风里;远处传来捣衣声,每一声都像在敲打诗人已经碎成渣的心。这里用"魂飞""肠断"两个夸张的比喻,把无形的愁绪变成看得见的画面——笛声让人魂不守舍,捣衣声让人心碎。
全诗妙在"留白":没说为什么愁,但通过"寒衾"暗示可能是思念远方的人;没说笛声砧声的具体方向,反而用"何处""谁家"制造出飘渺感,就像我们失眠时听到夜半声响,总感觉特别遥远又特别刺心。诗人把每个人都经历过的"深夜emo"场景,用二十八个字拍成了4K高清视频。
朱淑真
朱淑真(约1135~约1180),号幽栖居士,宋代女诗人,亦为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南宋初年时在世,祖籍歙州(治今安徽歙县),《四库全书》中定其为“浙中海宁人”,一说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于仕宦之家。夫为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睦,终致其抑郁早逝。又传淑真过世后,父母将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其余生平不可考,素无定论。现存《断肠诗集》、《断肠词》传世,为劫后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