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章拜石图

虎贲犹似对中郎,末世那知老子狂。
才到宣和流落尽,眼中谁是丈人行。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文人在乱世中的孤独与坚持,借古喻今,表达了对气节和才华的珍视。

前两句"虎贲犹似对中郎,末世那知老子狂":用东汉蔡邕(中郎)的典故,说即使像虎贲这样的勇士见到蔡邕也会恭敬行礼,但在这衰败的世道里,没人能理解"我"的狂放不羁。这里"老子"是自称,不是指道家老子。

后两句"才到宣和流落尽,眼中谁是丈人行":宣和是宋徽宗年号,借指繁华盛世。意思是说,等到盛世结束人才凋零后,放眼望去,还有谁能称得上是德高望重的长者呢?"丈人行"指值得尊敬的前辈。

全诗通过对比盛世与乱世,表达了三个层次:
1. 对知音难觅的感慨:在乱世中,真正的才华和品格反而无人赏识
2. 对气节的坚守:即使不被理解,也要保持文人的傲骨
3. 对时代的反思:暗示一个不重视人才的时代终将走向衰败

诗人用"拜石"的意象(米芾爱石成痴的典故),巧妙地把文人的痴狂转化为对理想的坚守,让读者感受到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孤傲之美。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