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行路难(丁未冬颇有子云悔少之嗟作此篇)
郢人夸白雪,后世珍其声。
本非清庙𩐿,徒为巴国倾。
不闻神人畅,肃雍奏唐庭。
一鼓百兽舞,再鼓凤鸟鸣。
洋洋三鼓乱,天地咸清宁。
嗤彼惠施台,胡然悦晋平。
暴风堕廊瓦,三年宜惊奔。
谁能为此曲,钦哉古放勋。
本非清庙𩐿,徒为巴国倾。
不闻神人畅,肃雍奏唐庭。
一鼓百兽舞,再鼓凤鸟鸣。
洋洋三鼓乱,天地咸清宁。
嗤彼惠施台,胡然悦晋平。
暴风堕廊瓦,三年宜惊奔。
谁能为此曲,钦哉古放勋。
现代解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不同层次的音乐艺术,表达了作者对高雅艺术的推崇和对低俗趣味的批判。
前四句用"白雪"典故(古代高雅乐曲)说明:真正的艺术价值不在于一时追捧,就像楚国郢人夸赞《阳春白雪》,后世才真正懂得欣赏。而那些非正统的庙堂音乐,只能在地方上博得喝彩。
中间六句描绘理想中的音乐境界:上古圣王尧帝时的《神人畅》乐曲,一奏百兽起舞,再奏凤凰和鸣,三奏天地清宁。这里用层层递进的排比,展现艺术净化人心的力量。
后六句转为讽刺:惠施(战国辩士)为晋平公建造的楼台,看似华丽却经不起暴风考验(瓦片三年就掉落)。暗喻那些华而不实的艺术就像危楼,终将现出原形。
最后两句点明主旨:只有像尧帝(放勋)那样的圣王,才能创作出真正伟大的艺术作品。整首诗通过"高雅vs低俗"、"永恒vs短暂"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艺术本质的思考——真正的艺术应当具有感化万物、净化心灵的力量,而非追求表面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