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一种轻松愉快的口吻,描绘了一幅美丽宁静的夏日傍晚景象,充满了生活中的小情趣。
首句“梦裹家山竹裹钟”让我们仿佛置身于梦中,感受到了一种远离尘嚣的宁静。家山竹裹,给人一种亲切感,仿佛回到了熟悉的家乡,环境被翠竹环绕,连声音也是竹制器具发出的清脆钟声,显得格外纯粹自然。
次句“金鸡山下快掀篷”中,金鸡山是诗人所处的具体地点,掀篷动作则表现出一种激动和期待的心情。这里的“掀篷”可能是指掀开船篷,准备启程游玩,也可能是掀开窗帘,迎接美好的一天。这句话体现了诗人内心深处对于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后面两句“垂杨不隔池楼月,宿酒吹残杨柳风”进一步描绘了眼前的美景。垂杨指的是垂下的柳树,像是轻轻遮挡了月亮的光芒,使得月光更显柔和闪烁。然而,柳树并没有完全遮住楼阁和池塘,使得月光可以穿透,增添了一丝神秘和优雅。宿酒指的是昨日饮酒后的余味,吹残杨柳风则是轻柔的晚风拂过柳树,仿佛昨日的酒意也随着风儿消散,令人感到清新的宁静。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营造了一种既宁静又充满活力的氛围,让人仿佛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愉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范应铃
[约公元一二一八年前后在世]字旂叟,丰城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宁宗嘉定十一年前后在世。厉志于学,尤喜左氏春秋。丞相周必大见其文,嘉赏之。开禧元年,(公元一二o五年)举进士,调永新尉。累迁金部郎官。入见,所言皆谠直,识者韪之。历直宝谟阁,湖南转运判官,兼安抚司。值峒獠倡乱,帅宪招捕,逾年未平;应铃未一月平之,擢大理少卿。应铃当官而行,无敢挠以非义。居家时,人有不善,相戒无使范公闻之。其为人敬惮如此。卒,谥清敏。应铃著有西堂杂著十卷,对越集四十九卷,均《宋史本传》并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