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秋四首 其四

门掩秋风正寥寥,荒原落日草萧萧。
猕猴趁月窥山果,鸟雀惊人下黍苗。
华屋珠帘娇白苧,疏灯角枕怯冰绡。
閒来偶渡前溪口,柳叶菱花一尺潮。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黄昏的乡村画卷,充满了宁静与野趣的对比。

前四句写野外秋景:秋风轻掩着寂静的柴门,落日余晖洒在荒原的野草上。猕猴趁着月光偷摘山果,鸟雀被惊动后从庄稼地里飞起。这些画面生动展现了秋天大自然的活力,动物们为过冬忙碌的景象跃然纸上。

后四句转向人间生活:富贵人家挂着珠帘,穿着细软的苎麻衣裳;普通人家里,稀疏的灯火照着冰凉的枕席。最后诗人漫步到溪口,看到柳叶菱花间涌动着秋潮,这个结尾巧妙地把自然与人事连接起来。

全诗通过对比手法,将野外的生机勃勃与人间的冷暖并置,最后用"一尺潮"这个意象收束全篇,既写出了秋天特有的景物特征,又暗含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人用细腻的观察和平实的语言,让读者感受到秋天特有的宁静与惆怅。

陈继儒

陈继儒(1558~1639)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字仲醇,号眉公、麋公。华亭(今上海松江)人。诸生,年二十九,隐居小昆山,后居东佘山,杜门著述,工诗善文,书法苏、米,兼能绘事,屡奉诏征用,皆以疾辞。擅墨梅、山水,画梅多册页小幅,自然随意,意态萧疏。论画倡导文人画,持南北宗论,重视画家的修养,赞同书画同源。有《梅花册》、《云山卷》等传世。著有《妮古录》、《陈眉公全集》、《小窗幽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