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兴
鹑衣皆恶颜,章绂无丑容。
容颜未尝异,人心自不同。
西邻起高楼,妖冶衒春秾。
玳筵陈圆方,朝暮杂歌钟。
东家席为门,著书述轩农。
岂能望膏粱,糠覈亦不充。
一门轩盖集,一门蟊罔空。
是非千载定,奚恤达与穷。
容颜未尝异,人心自不同。
西邻起高楼,妖冶衒春秾。
玳筵陈圆方,朝暮杂歌钟。
东家席为门,著书述轩农。
岂能望膏粱,糠覈亦不充。
一门轩盖集,一门蟊罔空。
是非千载定,奚恤达与穷。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绩的《遣兴》。诗中通过对比西邻和东家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贫富差距和社会不公的感慨。
首先,诗人描述了西邻的生活状态。西邻虽然生活条件优越,但内心却并不快乐。他们拥有华丽的服饰和尊贵的身份,但却没有真正的快乐。这种对比揭示了诗人对物质生活的不满和内心的空虚。
接下来,诗人转向东家的生活。东家虽然生活简朴,但他们却过着充实而有尊严的生活。他们在家中著书立说,追求知识,享受着精神上的满足。这种对比展示了诗人对精神生活的重视和对物质生活的淡泊。
最后,诗人提出了一个深刻的观点:人的本性是相同的,无论贫富与否,都应该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和尊严。社会的不公和贫富差距是无法改变的,但人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善自己的生活。这种观点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人性的尊重。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比西邻和东家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社会不公和贫富差距的感慨。同时,诗人也强调了精神上的追求和尊严的重要性。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价值观念。
宋濂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别号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汉族,浦江(今浙江浦江县)人,元末明初文学家,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学者称太史公。宋濂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他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党案而被流放茂州,途中病死于夔州。他的代表作品有《送东阳马生序》、《朱元璋奉天讨元北伐檄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