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壤拜箕子墓怀宝沈庵师北京(戊辰)

危时异国拜殷仁,宰树青苍碣转新(环墓植松万馀株,新树石碣。)。
当日宗祊馀隐痛,祗今苗裔亦累臣。
赐秦鹑首天终醉,霸越鸱夷意未申。
我已阳狂甘避世,旧京禾黍念遗民。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朝鲜平壤拜谒商朝遗臣箕子墓时,借古抒怀的感慨之作。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场景描写(前两句) 诗人用"危时异国"点明自己身处动荡年代、漂泊他国的处境。他看到墓周围新栽的万棵青松和新立的石碑,这些景物暗示着虽然时代变迁,但先贤精神仍被后人铭记。

2. 历史联想(中间四句) 通过箕子的典故抒发感慨:商朝灭亡后,箕子作为王室成员忍痛逃亡朝鲜,他的后代如今也成了亡国遗民。这里用"赐秦鹑首"(传说天帝把陕西赐给秦国)、"霸越鸱夷"(范蠡助越王称霸后隐退)两个典故,暗喻时局混乱、贤能之士抱负难展。

3. 个人心境(最后两句) 诗人以"阳狂"(假装疯狂)形容自己像古代隐士一样主动避世,但看到故都景物时,依然会为流离失所的百姓感到痛心。这里的"禾黍"化用《诗经》典故,表达对故国衰亡的哀思。

全诗巧妙地将眼前景、历史典和个人情融为一体,通过箕子墓这个穿越三千年的文化符号,既表达了对先贤的敬仰,也抒发了在时代巨变中知识分子的无奈与坚守。诗中"隐痛""遗民"等词,透露出深沉的家国情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