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多令 书感

蝶梦几时醒,华胥千万程。
恨多情、何似无情。
为甚年来心绪恶,人静处、涕常零。
窗外月华明,窗中长叹声,要知心、惟有孤灯。
无限牢愁淘不尽,那更听、乱蛩鸣。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唐多令 书感》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愁绪和孤独感。我们来逐句分析:

1. 蝶梦几时醒,华胥千万程。 - 这两句借用梦境和古代神话来表达对现实的逃避和对理想的追求。蝴蝶梦、华胥国,这些都是美好的梦境或理想的去处,但何时才能从梦中醒来,回到现实呢?华胥国在古代传说中是一个美丽安宁的地方,作者在这里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

2. 恨多情、何似无情。 - 接着,作者笔锋一转,表达了对多情与无情的对比。多情往往会带来更多的痛苦和失落,而无情虽然冷酷,却可能带来一种解脱。这里反映了作者在情感上的纠结和矛盾。

3. 为甚年来心绪恶,人静处、涕常零。 - 作者感叹近年来心情一直不好,尤其是在寂静无人的时候,更是常常流泪。这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悲伤,一种无法排遣的忧愁。

4. 窗外月华明,窗中长叹声,要知心、惟有孤灯。 - 作者在窗前看着明亮的月光,耳边回荡着自己的长叹,只有孤灯相伴。这里用月光、长叹和孤灯营造了一种凄凉的氛围,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5. 无限牢愁淘不尽,那更听、乱蛩鸣。 - 最后两句,作者感慨自己心中的愁绪无法排解,再加上窗外传来蟋蟀的鸣叫,更增添了几分悲凉。这不仅加深了作者的愁绪,也给人一种仿佛无边无际的感慨。

整首词通过梦境与现实的对比、情感的纠结、内心的孤独和无尽的愁绪,展现了作者在现实生活中的复杂情感和内心世界的矛盾。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象的运用,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内心的那份孤独和无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