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日溪上望北原作柬管平田

天晴木叶下,溪上不知还。
日晚收寒雨,云轻出断山。
野情双鸟外,秋水乱鸥间。
回首高原暮,何时共一攀。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傍晚的山水画卷,语言清新自然,情感含蓄动人。

开篇"天晴木叶下"直接点明季节——树叶飘落的秋天,天气晴朗。诗人在溪边漫步,沉醉于美景中,甚至忘了回家。"溪上不知还"透露出一种闲适忘我的状态。

随后诗人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雨后天晴的景象:傍晚时分,寒雨初歇,薄云轻绕山间,远处的山峰若隐若现。"收寒雨"、"出断山"的描写生动传神,让读者仿佛能看到雨过天晴的动态过程。

中间两联通过飞鸟和秋水的意象,展现了自然的生机与灵动。成双的飞鸟自由翱翔,水面上鸥鸟纷飞,这些动态的景物与静态的山水形成鲜明对比,让画面更加鲜活。诗人特别提到"野情"二字,表达了对这种无拘无束的自然状态的向往。

结尾处诗人回望暮色中的高原,不禁想到友人管平田,发出"何时共一攀"的感叹。这个收尾很巧妙,把写景自然地过渡到抒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共游山水的期待。

整首诗就像一组精心拍摄的风景照片,从近处的溪水、落叶,到远处的断山、飞鸟,层次分明。诗人没有直接抒发强烈的情感,而是通过对景物的细腻观察和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他内心的闲适与淡淡的思念。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正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所在。

张治道

(1487—1556)陕西长安人,字孟独,号太微山人。正德九年进士。授长垣知县,迁刑部主事。不乐为官,引疾归。数与王九思、康海等论诗文。有《太微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