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澈见底的池塘,在夜晚月光下的神奇景象,并由此引发对人心与自然之道的思考。
前四句写实景:池塘虽小却与江河相通(暗示小中见大的哲理)。风平浪静时水面平滑如镜,夜深时月光在水面折射出璀璨光彩。这里用"沦漪灭"形容水面平静无波的状态,"光彩多"则生动展现了月光在水面跳跃的动态美。
后四句转入奇幻想象:诗人把倒映水中的月亮比作"龙宫里的玉兔"和"水底的嫦娥",将寻常的月影写出了神话色彩。这种想象既展现月光之清澈透亮,又赋予自然景物浪漫气息。
最后两句是点睛之笔:诗人由池水映月的自然现象("道体"指自然规律),联想到人心——为什么自然能如此澄明透彻,而人心却常常复杂难测呢?通过自然与人的对比,表达了对纯净心性的向往。
全诗妙在:
1. 从日常小景(池塘)写出大境界(江河宇宙)
2. 将普通月影写出神话韵味
3. 最后两句的转折,让写景诗有了哲学深度
4. 用"玉兔""嫦娥"等熟悉意象,让抽象哲理变得生动可感
就像我们偶然看见一池清水映月,先是惊叹其美,继而联想到人生道理,这种由景入情的自然过渡,正是古典诗歌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