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人上郑相生日三首 其二 寿香

上方有国名众香,经行苑囿皆芬芳。
世人岂识天香界,但知苏合及都梁。
博山氤氲吐微窦,一炷香婴净尘垢。
散成五色空中云,持献现前无量寿。
我公宿悟香严因,应缘来现宰官身。
妙香密圆證无漏,总持不动真天人。
熏陶四海看无际,便是经行众香地。
献香陋语应已闻,罗筏宁论几千里。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充满神奇香气的佛国世界,借此赞美郑相(宰相)的德行和功绩。全诗用香气作为核心意象,层层递进地展开。

开头四句构建了一个叫"众香国"的佛国净土,那里的花园都飘着奇异芬芳。诗人说普通人只知道苏合香、都梁香这些凡俗香料,根本不懂佛国的天香境界——这里用凡俗香料反衬佛国香气的高妙。

中间八句转入现实场景:先描写博山炉里袅袅升起的香烟,这香烟能净化尘世污浊;接着香烟化作五彩祥云,成为献给佛祖的寿礼。然后巧妙转折,说郑相前世就通晓佛理("宿悟香严因"),今生化身宰相来度化世人,他的德行就像永不消散的妙香。

最后四句升华主题:郑相的德行熏陶天下,他所在之处就是人间佛国。诗人自谦说自己的献诗("陋语")虽然粗浅,但心意真挚,就像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全诗妙在将佛法、香道、祝寿三者融合:用佛国香气比喻高尚品德,以焚香祝寿引出对政治领袖的赞美。既展现了宋代士大夫将佛教融入世俗生活的特点,又体现了传统诗词"以物喻人"的含蓄之美。最打动人的是最后两句,在宏大叙事之后突然转为朴实告白,让整首诗庄重而不失温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