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峄山的壮丽景色和神秘氛围,同时融入了历史典故和神话想象,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前两句写实景:五华岩下的白云宫被云雾环绕,陡峭的山峰间寒风在无数山谷中呼啸。这里用"寒生万壑风"生动表现出山势的险峻和气候的凛冽。
中间四句转入历史与想象:诗人说他不去追寻秦始皇封禅的遗迹("秦封片石"指秦始皇在峄山立石记功的典故),而是想从《禹贡》这部古籍中考证孤桐的来历(传说峄山特产孤桐,是制琴良材)。接着描写黄河远在天边,泰山以东的海雾朦胧,视野极其开阔。
最后两句用神话作结:传说仙人黄初平能用鞭子驱石成羊,但显然他的神鞭也没能到达这里,于是诗人想向天地初开时的混沌元气(鸿濛)探寻这座山的灵异之处。这种结尾给全诗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
全诗通过现实与传说交融的写法,既展现了峄山的自然之美,又赋予它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最后以神话想象收束,让读者感受到这座山不仅是地理存在,更是承载着中华文明记忆的文化符号。诗中"不向...还从..."的转折,也体现了诗人不慕权势(秦始皇封禅)、更重文化传承(禹贡记载)的价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