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贵州谷蔺苗族妇女辛勤纺织的生活场景,用对比手法展现了她们勤劳却贫苦的生存状态。
前两句用"纤锦簇簇"和"织布缕缕"的叠词,形象地画出苗族女子从早到晚埋头纺织的画面。她们织出的锦缎花纹精美(花有痕),但讽刺的是,这些织锦人自己却"家无裈"(连完整裤子都没有),道出了手工业者"为他人作嫁衣裳"的辛酸。
后两句通过时间对比更显心酸:月光下织布,太阳下赶集,日夜不停劳作。最后点出残酷现实——织锦虽精美但换不来温饱(不如织布温),"温"字双关,既指织物保暖,更暗指基本生存需求。全诗用纺织为线索,展现了劳动者创造美却难以自暖的生存困境。
舒位
(1765—1815)顺天大兴人,家居苏州,字立人,小字犀禅,号铁云。乾隆五十三年举人。家贫,游幕为生。从黔西道王朝梧至贵州,为之治文书。时勒保以镇压苗民在黔,赏其才识,常与计军事。勒保调四川为经略,镇压白莲教军,招之往,以母老路远辞归。性情笃挚,好学不倦,为诗专主才力,每作必出新意。亦善书画。有《瓶水斋集》及杂剧数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