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其七 中秋口占

明月几万里,与子共中秋。古今良夜如此,寂寂几时留。

何处胡笳三弄,尚有南楼馀兴,风起木飕飕。白石四山立,玉露下平洲。

醉青州,歌赤壁,赋黄楼。人间安得十客,谭笑发中流。

看取横江皓彩,犹似沈河白璧,光气彻天浮。举首快哉去,灯火见神州。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中秋之夜的美丽景色和诗人的感慨,通过生动的意象和丰富的想象,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视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首句“明月几万里,与子共中秋”便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宏大的中秋之夜。明亮的月光洒满大地,仿佛跨越了万里的距离,与人们共同度过这个美好的夜晚。这种景象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寓意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接着,“古今良夜如此,寂寂几时留”进一步强调了中秋夜的美好和短暂。古往今来,这样的夜晚并不多见,让人不禁感慨时间的宝贵。

“何处胡笳三弄,尚有南楼馀兴,风起木飕飕”则描绘出一种幽静而悠远的氛围。胡笳声起,似乎让人想起了古代边塞的豪情壮志;而南楼的余兴则增添了诗的余韵。风起时,树木发出飕飕的声音,增添了几分秋夜的凉意和深邃感。

“白石四山立,玉露下平洲”继续描写了自然景色。四周的山峰被洁白的石头覆盖着,山下的平原也洒满了露珠,构成了一幅清新宁静的画面。

“醉青州,歌赤壁,赋黄楼”则通过引用历史上的几个著名地点,如青州、赤壁、黄楼,来表达诗人对历史文化的向往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这里既有对古代文人雅士的赞美,也有对历史文化的感慨。

“人间安得十客,谭笑发中流”则表达了诗人希望与志同道合的朋友相聚,共同畅谈心事的愿望。这种情境下的谈话应该非常畅快淋漓,让人感受到一种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

“看取横江皓彩,犹似沈河白璧,光气彻天浮”描绘了一幅月光如水般在江面上流淌的画面,仿佛沉在河底的白璧,光芒四射,照亮了整个天空。这不仅是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是对美好事物的象征。

最后,“举首快哉去,灯火见神州”则表达了一种超越现实、进入更高境界的情感。诗人抬头望向天空,感到无比的自由和喜悦,灯火映照着神州大地,象征着诗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和憧憬。

整首诗通过对中秋夜景的描绘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历史文化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洋溢着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怀。

刘辰翁

刘辰翁(1233.2.4—1297.2.12),字会孟,别号须溪。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人。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 景定三年(1262)登进士第。他一生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丰厚文化遗产,遗著由子刘将孙编为《须溪先生全集》,《宋史·艺文志》著录为一百卷,已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