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稚川山水
江光如空山在天,好风佳日散晴烟。
绿阴成盖厓树连,野桥杨柳亦娟娟。
担簦之子何促速,况有荷杖当我前。
茅堂独坐岂待客,或者傲兀忘流年。
又疑浣花溪上叟,索句未得掩两肘。
对树不语胡为然,将非得诗不得酒。
好客不来两何有,耐可有酒有客无诗篇。
出门谅不可,天地乌用我。
乃不使之老为农,耕种南山田。
陶公秫熟五十亩,往往为酒愁无钱。
不如两渔翁,静钓春江船。
有时掣得十尺鱼,紫鳞耀日锦色鲜。
卖鱼买酒自可醉,仰歌明月披蓑眠。
金陵美酒斗十千,老客抱瓮双桧边,长日渴吻流无涎。
六代江山眼中好,六帝池台没荒草。
五锦骢,嘶满道,归来辄向蓬莱岛。
蓬莱岛,海上仙,凝波倒影发正玄。
百年未信人能老,大笑长呼罗稚川。
绿阴成盖厓树连,野桥杨柳亦娟娟。
担簦之子何促速,况有荷杖当我前。
茅堂独坐岂待客,或者傲兀忘流年。
又疑浣花溪上叟,索句未得掩两肘。
对树不语胡为然,将非得诗不得酒。
好客不来两何有,耐可有酒有客无诗篇。
出门谅不可,天地乌用我。
乃不使之老为农,耕种南山田。
陶公秫熟五十亩,往往为酒愁无钱。
不如两渔翁,静钓春江船。
有时掣得十尺鱼,紫鳞耀日锦色鲜。
卖鱼买酒自可醉,仰歌明月披蓑眠。
金陵美酒斗十千,老客抱瓮双桧边,长日渴吻流无涎。
六代江山眼中好,六帝池台没荒草。
五锦骢,嘶满道,归来辄向蓬莱岛。
蓬莱岛,海上仙,凝波倒影发正玄。
百年未信人能老,大笑长呼罗稚川。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水田园的闲适画面,同时透露出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束缚的无奈。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悠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诗的开头描绘了江光山色的美景:江水清澈如天空,山峦高耸入云,微风和煦,阳光明媚,绿树成荫,野桥杨柳婀娜多姿。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宁静和谐的山水画卷,让人心旷神怡。
接下来,诗人笔锋一转,写到了匆匆赶路的行人,以及自己独坐茅堂的情景。诗人似乎在思考:为什么人们总是匆匆忙忙?为什么不能像自己一样,静坐独处,享受时光的流逝?这里流露出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由闲适的渴望。
然后,诗人又联想到浣花溪边的老叟,他或许在苦苦思索诗句,却不得其解。诗人由此联想到自己,是否也因为得不到美酒而无法写出好诗?这里用幽默的笔触,表达了诗人对创作灵感的追求,同时也暗含了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诗的后面部分,诗人进一步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他羡慕农夫可以耕种南山,羡慕陶渊明可以种秫酿酒,更羡慕渔翁可以自由垂钓,卖鱼买酒,醉卧明月。这些意象都体现了诗人对简单、自由生活的渴望。
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诗人感叹自己无法像渔翁一样自由,也无法像陶渊明一样洒脱。他只能抱着酒瓮,在桧树下长日渴饮,望着六朝古都的繁华已成过往,心中充满无奈和惆怅。
最后,诗人以蓬莱仙岛为喻,表达了对长生不老的怀疑和对现实的清醒认识。他大笑长呼罗稚川,似乎是在自我解嘲,也似乎是在宣泄内心的苦闷。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山水田园的描绘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现实束缚的无奈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诗中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世俗生活的批判,更有对自由人生的追求,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丁复
元台州天台人,字仲容。仁宗延祐初游京师。被荐,不仕,放情诗酒。晚年侨居金陵。其诗自然俊逸,不事雕琢。有《桧亭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