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尧峰

已从■(含面)泉游,复向尧峰去。
尧峰眇何所,氓俗不知处。
披拂强追寻,疲苶窘凌遽。
息喘倚茂松,济胜犯零露。
积石拥近蹊,飞岚护遥树。
仰观天宇垂,俯睨河流注。
石湖尚波澜,洞庭但烟雾。
游子多悲怀,触景增远慕。
微迹既漂泊,流年复迟暮。
半生仅一来,百龄能几度。
回驾怅难淹,又复首前路。

现代解析

这首诗《登尧峰》描绘了诗人攀登尧峰的经历和感受,语言平实却充满画面感,情感真挚动人。

1. 登山的过程:疲惫与坚持
开头写诗人已经游览过“含面泉”,又决定去尧峰。尧峰似乎很遥远,连当地百姓都不清楚具体位置,暗示山峰的隐秘与高峻。诗人努力寻找山路,累得气喘吁吁,只能靠在松树下休息,甚至不顾露水打湿衣裳也要继续攀登。这些细节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登山的艰辛和诗人的执着。

2. 山顶的壮丽景色:开阔与渺小
登上山顶后,视野豁然开朗:近处乱石堆叠成小路,远处云雾缭绕保护着树木。抬头看,天空仿佛触手可及;低头望,河流蜿蜒流向远方。还能看到石湖的波澜和洞庭湖的朦胧烟雾。这些描写层次分明,由近及远,展现出大自然的壮美,也反衬出人的渺小。

3. 触景生情:漂泊与时光流逝
面对壮丽山河,诗人却感到伤感。他想到自己像浮萍一样漂泊不定,岁月流逝,人生已过半百,可能此生只能来这一次。这种对时间无情的感慨,容易引起读者共鸣,尤其是那些同样为生活奔波、感叹时光匆匆的人。

4. 无奈与前行:人生的缩影
最后,诗人虽然留恋山顶美景,却不得不启程继续赶路。这就像人生的隐喻:即使再疲惫、再不舍,我们也必须向前走。这种淡淡的无奈和坚韧,让整首诗的情感更加深沉。

总结:平凡旅程中的深刻感悟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它用简单的登山经历,传递出复杂的人生体验——坚持的疲惫、成功的喜悦、对时光的焦虑、对前路的迷茫。诗人没有用华丽的辞藻,而是用真诚的感受打动读者,让我们在平凡的登山故事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