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五十八首 其十一
仰屋和谁语。
计年华、人生不过,数十寒暑。
转忆四龄初识字,指点真劳慈母。
授经传、咿唔辛苦,母意孜孜儿欲卧,剪寒灯、掩泣心酸楚。
教跽听、丽谯鼓。
十龄骑马随吾父。
历中原东西南北,乾坤如许。
天下河山看大半,弱冠幡然归去。
风折我、中庭椿树。
血渍麻衣初脱了,旧青衫、又染京华土,败翎折、堕齐鲁。
计年华、人生不过,数十寒暑。
转忆四龄初识字,指点真劳慈母。
授经传、咿唔辛苦,母意孜孜儿欲卧,剪寒灯、掩泣心酸楚。
教跽听、丽谯鼓。
十龄骑马随吾父。
历中原东西南北,乾坤如许。
天下河山看大半,弱冠幡然归去。
风折我、中庭椿树。
血渍麻衣初脱了,旧青衫、又染京华土,败翎折、堕齐鲁。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是一位中年人对人生经历的深情回顾,读起来像一封写给自己的家书,字里行间都是对往事的怀念与感慨。
开篇"仰屋和谁语"就像现代人深夜独白:看着天花板,满肚子话不知对谁说。接着算算人生不过几十年光阴,突然想起四岁识字时,母亲在油灯下耐心教自己读书的场景。孩子困得打瞌睡,母亲却坚持教学,甚至急得掉眼泪——这个细节特别动人,让我们看到严母背后深藏的苦心。
十岁跟着父亲游历中原,像现在家长带孩子研学旅行。少年看遍大半个中国的山河,二十岁突然决定回乡,却遭遇父亲去世的打击。"风折中庭椿树"这个比喻很妙,椿树象征父亲,狂风摧折就像家庭顶梁柱突然倒塌。穿着丧服(麻衣)守孝刚结束,又穿着旧衣衫去京城闯荡,结果在山东一带遭遇挫折,像折翼的鸟儿坠落——这里用"败翎"形容人生失意特别形象。
全词用时间线串起人生重要片段:童年求学、少年游历、青年丧父、中年失意。每个阶段都有具象的画面(剪寒灯、骑马、麻衣、青衫),让读者仿佛看见电影蒙太奇。最打动人的是那种"人生无常"的感叹:从被母亲捧在手心的幼童,到四处碰壁的中年人,这种反差正是许多普通人共同的生命体验。
蒋士铨
蒋士铨(1725—1784)清代戏曲家,文学家。字心馀、苕生,号藏园,又号清容居士,晚号定甫。铅山(今属江西)人。乾隆二十二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乾隆二十九年辞官后主持蕺山、崇文、安定三书院讲席。精通戏曲,工诗古文,与袁枚、赵翼合称江右三大家。士铨所著《忠雅堂诗集》存诗二千五百六十九首,存于稿本的未刊诗达数千首,其戏曲创作存《红雪楼九种曲》等四十九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