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北山纪游八首 其二 草堂

迢迢上方界,水木翳清景。
山深不可留,日暮衣裳冷。
凄其怀昔游,百岁嗟俄顷。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重游金华山上草堂时的所见所感,通过简洁的画面传递出深沉的人生感悟。

前两句"迢迢上方界,水木翳清景"像一幅水墨画:远远望见高山深处的草堂,被繁茂的树木和流水环绕,景色清幽。这里"上方界"指高山上的境界,"翳"字用得巧妙,既写出草木掩映的状态,又暗示景色若隐若现的美感。

中间两句"山深不可留,日暮衣裳冷"突然转折:虽然山景很美,但深山不宜久留,太阳西沉时山间的寒气已让人感到衣衫单薄。这里通过身体感受的"冷",暗示了心理上的孤寂。

最后两句"凄其怀昔游,百岁嗟俄顷"是情感爆发点:凄然回忆起往昔的游玩,感叹人生百年在时间长河中不过是转瞬即逝。诗人用"俄顷"(片刻)这个时间概念,把个人渺小的生命放在永恒的自然面前对比,产生强烈的震撼力。

全诗最动人的地方在于:它用短短六句完成了从写景到抒情的完整过程,把一次普通的故地重游,升华成对生命短暂的深刻思考。诗人没有直接说教,而是让读者通过"日暮衣冷"的切身感受,自然体会到人生易老的苍凉。这种将哲理融入日常体验的写法,正是古典诗歌的智慧所在。

黄溍

黄溍(1277年11月27日—1357年10月18日),字晋卿,一字文潜,婺州路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元代著名史官、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文思敏捷,才华横溢,史识丰厚。一生著作颇丰,诗、词、文、赋及书法、绘画无所不精,与浦江的柳贯、临川的虞集、豫章的揭徯斯,被称为元代“儒林四杰”。他的门人宋濂、王袆、金涓、傅藻等皆有名于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