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诗人余文圻在春天即将结束的时候,和友人一同登上蒜山,休息在清宁道院时所作。下面我来简单分析一下这首诗的意境和情感。
首先,诗人描述了他们一起登上蒜山的情景。他们手拿竹杖,沿着山路向上攀登,一路上看着远处的风景。这里的“相携筇竹上晴空”就是指他们一起爬山,享受着晴朗的天气。
接着,“木末遥遥磴道通”描绘了他们攀登的路径,山路弯曲,延伸到远方。这里的“木末”指的是树木的顶端,“磴道”则是指石阶小路。
诗的下两句“铁瓮帆樯双屐下,佛狸城郭乱烟中”描绘了他们站在山上向下望见的景象。铁瓮、帆樯、双屐都是古代的名词,这里大概是指船只和城池。而“乱烟”则是指雾气弥漫,使得远处的城郭显得朦胧不清。
再往下,“运筹羽扇怀王佐,破敌长刀数霸功”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这里的“运筹”指的是谋略,“羽扇”是古代谋士常用的扇子,“怀王佐”则是指怀念古代的贤臣。诗人通过这样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古代英雄的敬仰之情。
最后两句“事业销沈山色在,底须吾辈别雌雄”则是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他说,尽管自己的事业已经沉寂,但大自然的美景依然存在。这里的“销沈”指的是事业沉沦,“底须”则是“何必”的意思。诗人通过这样的表述,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无常和自然永恒的感慨。
总之,这首诗通过描绘登山、观赏风景、怀念历史人物等方式,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和历史英雄的敬仰,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沈德潜
沈德潜(1673~1769 )字确士,号归愚,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清代诗人。乾隆元年(1736)荐举博学鸿词科,乾隆四年(1739)成进士,曾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为叶燮门人,论诗主格调,提倡温柔敦厚之诗教。其诗多歌功颂德之作,但少数篇章对民间疾苦有所反映。所著有《沈归愚诗文全集》。又选有《古诗源》、《唐诗别裁》、《明诗别裁》、《清诗别裁》等,流传颇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