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灯花》借灯火的意象,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自在洒脱的人生态度。
前两句写灯火自然绽放的美丽光彩,像彩虹一样照亮书窗。这里用"天然艳"强调灯火不靠人工雕饰的本真之美。
中间四句是核心:灯火一心只想照亮他人("烛物"),不需要刻意栽培("无种")就能发挥作用;它不在乎季节变化("三春候"),却能平分日月的光辉("两曜")。这其实是比喻一种无私奉献、不计得失的精神境界。
最后两句转折:人们总把灯花当作报喜的吉兆,却没人明白它终将归于虚无的本质。这里暗含哲理——所有热闹繁华终将消散,就像灯花燃尽后的空寂。
全诗通过日常所见的灯花,层层递进地探讨了奉献、无常、空性等深刻主题。语言平实但意境深远,既有烟火气又有禅意,让人在平凡事物中领悟人生真谛。
薛季宣
薛季宣(1134~1173),字士龙,号艮斋,学者称艮斋先生,永嘉(今浙江温州市鹿城区)人,南宋哲学家,永嘉学派创始人。薛徽言之子。少时随伯父薛弼宦游各地。17岁时,在岳父处读书,师事袁溉,得其所学,通礼、乐、兵、农,官至大理寺主簿。历仕鄂州武昌县令、大理寺主簿、大理正、知湖州,改常州,未赴而卒。反对空谈义理,注重研究田赋、兵制、地形、水利等世务,开创永嘉事功学派先志。著有《浪语集》、《书古文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