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陈叔易太湖二十韵

北客何来此,浮生直偶然。
风飙从禹穴,日脚近虞渊。
渔唱谁能问,鸥盟我不捐。
燃犀怪可睹,击树讯空传。
钓石温徐坐,樯竿稳近联。
波明疑练妥,山净学眉连。
客上三千履,军呼十万鋋。
可思江柳下,秖欠舞衣前。
鼓柂知无及,乘查怅未缘。
远中微隐树,阔外莽横天。
缥缈湘灵瑟,夷犹范蠡船。
健帆风作驭,骇浪雪盈颠。
行鹭纷群起,孤鸿杳独鶱。
断崖方怒吸,浅濑或劳牵。
夜泊星辰逼,晴占日月偏。
幽姿閟蛟室,神物护龙泉。
世乱甘沦隐,涂穷枉乞怜。
渚花迎日笑,岸草信人沿。
颇欲追双桨,无因共两舷。
时来如谢朓,三复有馀妍。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北方旅人偶然来到太湖的所见所感,展现了太湖的壮美景色和诗人复杂的心境。

开篇诗人自嘲是个"偶然"来到此地的北方人,暗示人生无常。接着用"风从大禹治水处吹来,太阳靠近虞渊(传说中日落之地)"这样宏大的意象,营造出时空交错的氛围。

诗中生动描绘了太湖的景色:渔夫的歌声、自由的海鸥、平静的湖面像铺开的绸缎,远山如女子弯弯的眉毛。这些比喻通俗形象,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后半部分情绪转为深沉。诗人看到战船和军队,联想到乱世,表达出想要归隐却身不由己的矛盾心理。"断崖怒吸""骇浪盈颠"等险恶景象,暗示现实的艰难。最后以"岸边的花草依然向阳而笑"作结,在无奈中透出一丝豁达。

全诗最动人的是诗人将个人命运与壮阔自然相对照:一方面被太湖美景震撼,一方面又为乱世所困。这种复杂情感通过"想要追随渔船却无法同行"等质朴的比喻表达得淋漓尽致,让普通读者也能感受到诗人面对浩瀚自然时的渺小感和对安宁生活的向往。

李处权

(?—1155)宋徐州丰县人,徙江宁溧阳,字巽伯。李淑曾孙。徽宗宣和间,与陈恬、朱敦儒并以诗名。南渡后曾领三衢。卒年七十余。有《崧庵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