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耿湋为悼念好友李端而作,通过简洁有力的语言表达了对英年早逝才子的痛惜。全诗用典自然,情感真挚。
首联"才子浮生促,泉台此路赊"开门见山:李端这样的才子生命如此短暂(浮生促),通往黄泉的路却那么漫长(赊)。一个"促"一个"赊"的对比,凸显了生命无常的悲哀。
颔联用两个历史人物作比:"杨执戟"指汉代小官杨得意,"贾长沙"是年轻有为的贾谊。说李端官职低微如杨得意,却像贾谊一样才华横溢却英年早逝,既肯定其才华,又暗含对命运不公的控诉。
颈联用两个典故写李端之死:"门栖鵩"借用贾谊见不祥之鸟鵩鸟的典故,暗示死亡征兆;"酒误蛇"用杜康酿酒招致灾祸的传说,暗指李端可能因酒伤身。典故用得巧妙,把死亡写得含蓄而富有诗意。
尾联"唯馀封禅草,留在茂陵家"最动人:说李端死后只留下些文章(封禅草,代指作品),就像司马相如的遗稿留在汉武帝的茂陵。这是全诗情感升华之处——肉体虽逝,文章永存,用文化遗产的永恒反衬生命的脆弱。
全诗没有直接哭诉,而是通过精当的用典、克制的语言,将对友人早逝的痛惜转化为对生命价值的思考。最打动人心的,是那种"斯人已逝,文字长存"的深沉感慨,让读者在千载之下仍能感受到诗人对生命、对友谊的珍视。
卫象
卫象,唐诗人。贞元初任长林令。后佐荆南幕,检校侍御史。与李端、司空曙友善。《全唐诗》存其诗二首。生平事迹见《元和姓纂》卷八、《酉阳杂俎》卷一二、《唐诗纪事》卷四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