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历史兴衰与人文精神的对比,语言凝练却意蕴深厚。
前句"楚王台榭荆榛里"用强烈的画面感展现历史变迁:昔日楚王的豪华楼台,如今淹没在杂草丛中。这里用"荆榛"(带刺的灌木)这个意象,既写实又象征,暗示着权势的荒芜。就像我们现代人看到古城遗址时的感慨——再辉煌的过去,终究敌不过时间。
后句"屈指江山俎豆中"笔锋一转,将视线投向文化传承。"屈指"这个动作带着追忆的意味,"俎豆"是古代祭祀器具,这里代指文化传承。意思是:当我们细数历史,真正在岁月中留存下来的,是像屈原这样被后人世代纪念的精神文化遗产。就像今天端午节我们依然纪念屈原,他的精神比楚王的宫殿更长久。
两句话形成巧妙对比:物质会消亡(台榭变废墟),精神却永恒(屈原被祭祀)。这种对比让人想到现实中的例子:埃及法老的金字塔固然壮观,但真正影响世界的,是那些思想家的智慧。诗人用短短十四个字,就道出了"精神文明比物质文明更持久"的深刻哲理,这种跨越时空的思考,正是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
胡绾
胡绾,孝宗淳熙间知华容县(明隆庆《岳州府志》卷三)。通判真州(明隆庆《仪真县志》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