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是一首描写凤山县新筑城楼的诗词。下面我们来一起分析一下这首诗词的精髓和魅力。
首先,从标题可以看出,这是一首关于凤山县新筑城楼的诗。诗人站在城楼上,俯瞰四方,想必感触良多。城楼高百尺,立于凤山之上,有着“踞”这一动态的意象,使画面充满活力和力量感。同时凤山的高度直逼云端,似乎有控制诸蛮的意味,展现出城楼的雄伟和战略地位的重要性。这是对凤山美景的赞美,也是对城楼建设的钦佩。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新城的建设。新的城楼得到了好的地形,成为了坚固的堡垒。而旧时的治理之地则成为了外部的防线。这里既有对新城的赞美,也有对过去历史的尊重与纪念。诗人通过对比新旧,表达了对这片土地深厚的感情和对未来的憧憬。
然后诗人笔锋一转,提到从这座城楼出发筹划边疆事务,消除战争的气氛。同时,诗人认为在这里最适合观察农作物的生长情况,从而理解民众的艰辛。这体现了诗人的民本思想,关心百姓的生活。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的政治抱负和人道精神。
最后两句描绘了民众的信心和生活的场景。民众的心如此坚定,城市的烟火和繁华的市场展现了生活的活力与希望。这是对社会的赞美,也是对未来的期待。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写凤山县新筑城楼的景色和氛围,展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和对未来的憧憬。同时,也表达了对民众的关心和对社会的赞美。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让人读后心生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