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华岳观

凌空老树雪垂叶,压屋梨花雪照人。
深愧地仙教俗客,殷勤留看华山春。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日华山的绝美画卷,同时透露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惊叹与对人间温情的感念。

前两句用"雪"串联起两个震撼画面:老树枝干凌空伸展,积雪压弯的枝叶像垂下的白色流苏;茅屋被积雪覆盖,仿佛满树梨花在雪光中映照着行人。这里用"梨花"比喻积雪,既写出雪的纯净蓬松,又暗含一丝春意,让寒冬景象瞬间灵动起来。

后两句笔锋一转,写山中隐士(地仙)热情挽留俗世游客欣赏华山春色。这里的"春"别有深意——表面看是反季节的邀约(实际是严冬),实则暗示在隐士眼中,雪覆华山的景象就是最美的春天。诗人用"深愧"二字,既表达受宠若惊的心情,又暗含对隐士超脱境界的向往。

全诗最妙处在于将严寒写出温暖感:冰冷的积雪像梨花般柔美,隐士的热情消融了冬日的寒意,最终在银装素裹中看见勃勃生机。这种将对立元素和谐统一的手法,让诗歌既有视觉冲击力,又充满人情味,读来令人会心一笑。

王铚

王铚,生卒年月不详。字性之,自号汝阴老民,世称雪溪先生。高宗建炎四年(1130),纂集太宗以来兵制。绍兴四年(1134)书成,赐名《枢庭备检》。后罢为右承事郎,主管台州崇道观,续上《七朝国史》等。九年,为湖南安抚司参议官。晚年,遭受秦桧的摒斥,避地剡溪山中,日以觞咏自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