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白发老人(可能是作者自己)在石桥边煎茶的情景,通过简单的生活画面传递出深刻的人生感悟。
前两句"白发青衫故倦游,何人能办钓鳌钩"写的是:一位穿着朴素青衫的白发老人,已经对四处奔波的生活感到厌倦。这里"钓鳌钩"是夸张的说法,暗指年轻时追求功名的远大志向。老人似乎在感叹:如今还有谁能实现那些不切实际的抱负呢?
后两句笔锋一转:"却逢大士开青眼,现出茶花五百瓯"。这里的"大士"可以理解为智慧长者或观音菩萨,他带着赏识的眼光(开青眼),让老人在煎茶时看到了五百杯茶水上浮现的花朵。这个神奇的画面其实是在说:当放下执念后,在最平凡的煎茶过程中,反而能发现生活中最美好的诗意。
全诗的精妙之处在于:
1. 用煎茶这个日常小事,对比年轻时追逐功名的大志向
2. "茶花五百瓯"的意象既写实又充满禅意,说明真正的幸福往往藏在简单事物中
3. 通过老人心态的转变,告诉读者:放下执念,才能看见生活的美好
就像我们现代人常说的:幸福不在远方,而在眼前的一杯茶中。这首诗用古朴的语言,说出了这个永恒的道理。
郑伯英
郑伯英(一一三○~一一一九二),字景元,号归愚翁,永嘉(今浙江温州)人。与兄伯熊齐名,人称大郑公、小郑公。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调秀州判官,自度不能俯仰於时,遂以亲辞,终身不复仕。光宗绍熙三年卒,年六十三。有《归愚翁集》,已佚。事见《水心集》卷一二《归愚翁文集序》、卷二一《郑景元墓志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