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蛇篇
闻道海东之蛇百寻长,阿谁曾向蛇身量;蛇身伏藏不可见,来时但觉勃窣腥风飏。
人马不能盈其吻,牛车安足碍其肮!铠甲剑矛诸铜铁,嚼之縻碎似兔獐。
遥传此语疑虚诞,取證前事亦寻常;君不见巴蛇瘗骨成邱冈,岳阳羿迹未销亡。
当时洞庭已有此异物,况于万古闭塞之夷荒;夷荒久作长蛇窟,技非神羿孰能伤。
天地不绝此种类,人来争之犯不祥;往往活葬长蛇腹,何不翩然还故乡!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一条巨大而凶残的海东长蛇,借此隐喻某种难以抗衡的强大邪恶势力。
开篇先渲染长蛇的恐怖形象:听说有条百丈长的巨蛇("百寻"是夸张说法),没人能丈量它的身体。它潜伏时看不见踪影,出现时只带来腥臭的狂风。人和马都不够塞满它的嘴,牛车也挡不住它的去路,连金属武器都能像嚼兔子一样轻易咬碎。
中间部分解释这种传说并非空穴来风:借"巴蛇吞象"的典故(岳阳有传说大羿斩巴蛇的遗迹),说明自古就有这种怪物存在。而长期闭塞的蛮荒之地,正是这种毒蛇滋生的温床,除非像神话中的神箭手大羿那样的人物,否则难以制服。
最后发出沉重警告:既然天地允许这种怪物存在,人类若硬要与之对抗只会招致灾祸。很多人白白葬身蛇腹,不如趁早离开这是非之地。全诗通过骇人的巨蛇形象,暗喻当时某种难以战胜的黑暗势力,流露出面对强大恶势力时的无力和退避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