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江边的闲适画面,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享受和对生活的豁达态度。
开头两句"细雨濛濛江汉宽,楚天无际倚阑干"勾勒出一个烟雨朦胧的江景:细雨中的长江显得格外宽阔,诗人倚着栏杆远望,楚地的天空无边无际。这里用细雨和宽阔的江面营造出一种空灵悠远的意境。
"水为万古无情绿,酒是千龄不老丹"这两句很有哲理意味。江水自古就是这般碧绿,从不为谁改变(无情),而美酒则像是长生不老的仙丹。诗人通过对比永恒的自然和短暂的人生,表达出要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
"故国鱼兼莼菜美,新霜人共菊花寒"转入对美食和时令的描写:家乡的鱼和莼菜十分鲜美,初霜时节人们一起欣赏耐寒的菊花。这里既有对故乡美味的怀念,也有对眼前秋景的欣赏。
最后两句"楼船楼阁俱雄壮,黄鹤黄龙醉里看"写醉眼朦胧中看到的景象:高大的船只和楼阁显得格外雄伟,连黄鹤楼(或黄鹤)和黄龙(可能指船名或江水)都在醉意中变得格外壮观。一个"醉"字点明了全诗的主旨——在美景和美酒中尽情享受当下。
整首诗语言平实却意境深远,通过对江景、美酒、美食的描写,表达了诗人超脱物外、及时行乐的生活态度。最打动人的是那种在细雨秋霜中依然保持的豁达心境,以及醉眼看世界时那份独有的诗意。
魏源
魏源(1794~1857年),清代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先行者之一。名远达,字默深,又字墨生、汉士,号良图,汉族,湖南邵阳隆回人,道光二年举人,二十五年始成进士,官高邮知州,晚年弃官归隐,潜心佛学,法名承贯。魏源认为论学应以“经世致用”为宗旨,提出“变古愈尽,便民愈甚”的变法主张,倡导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总结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