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丑别金坛刘漫塘七首 其五

词章道之华,于世非少补。
施之匪其宜,文绣被泥土。
自昔重立言,一语万钧弩。
谁其厌来者,是非实千古。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是表达作者对文学、言辞以及社会现实的一种看法和态度。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读:

1. 词章道之华:这里的“词章”指的是文学、诗词等艺术形式。诗人认为,虽然诗词文章有其华丽的表达形式,但这只是表面的一种展现。

2. 于世非少补:诗人认为,虽然文学有其艺术价值,但它并不能直接对现实世界产生实质性的帮助或改变。也就是说,诗词文章的美妙之处更多在于艺术层面,而非实际的社会功用。

3. 施之匪其宜:诗人指出,如果文学作品的运用不得当,那么它的华丽辞藻只会沦为空洞无实际意义的东西。就像华丽的衣服被用来覆盖泥土一样,失去了其真正的价值。

4. 自昔重立言:从古至今,真正重要的是有独立的见解和观点。这里的“立言”指的是提出新的、独到的观点或思想。

5. 一语万钧弩:意味着每一句话都有其巨大的力量和价值。诗人强调,相比华丽的辞藻,真实、有力、富有洞察力的言论更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动。

6. 谁其厌来者:谁会对新的观点或言论感到厌烦呢?诗人鼓励人们接受并欢迎新的思想和言论,而不是因为习惯了旧有的套路或观念就拒绝接受新事物。

7. 是非实千古:诗人指出,真正的是非、对错是历久弥新的,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改变。也就是说,真正有价值的观点或思想,会经受住时间的考验,被后人记住并传承。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文学和社会现实的看法。他认为,文学虽然有其艺术价值,但不应过分追求形式上的华丽而忽视其社会功用。真正有价值的是独立、有力、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言论和观点。诗人鼓励人们接受并欢迎新的思想和言论,而不是固守旧有的观念。这样的态度体现了诗人开放、进取的精神风貌。

杜范

(1182—1245)宋台州黄岩人,字成之,号立斋。宁宗嘉定元年进士。累迁殿中侍御史,极言台谏失职之弊。理宗嘉熙二年知宁国府,发粟赈饥,镇压两淮饥民反抗。还朝,累拜吏部侍郎兼中书舍人,数上疏抨击朝政积弊。淳祐四年,擢同知枢密院事,次年拜右丞相,上书言五事,继又上十二事,条陈当朝利病,提出为政主张。卒谥清献。有《清献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