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道者朝见后归山

暂随蒲帛谒金銮,萧洒风仪傲汉官。天马难将朱索绊,
海鳌宁觉碧涛宽。松坛月作尊前伴,竹箧书为教外欢。
神鼎已乾龙虎伏,一条真气出云端。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关于道者(道士)的一首描写,写的是一个道士在朝廷中短暂停留后归隐山林的情景。通过描述道士的风采和归隐后的景象,表达了对道者超然物外、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1. 暂随蒲帛谒金銮:这里指道士暂时戴着象征身份的丝带(蒲帛),在皇宫中谒见了皇帝(金銮)。这句表明道士虽然曾经入世,但依然是暂时的。 2. 萧洒风仪傲汉官:既表现了道士的洒脱风度,也暗示了他的态度高傲,不拘泥于世俗礼法,对汉宫(古代官僚体制)中的礼节不屑一顾。 3. 天马难将朱索绊,海鳌宁觉碧涛宽:这两句运用了比喻手法,用天马(仙马)和海鳌(神话中的大龟)来比喻道士。这表示道士就像天马一样不受束缚,也像海鳌一样能够自在地游弋在广袤的海洋中,强调了道士的精神自由。 4. 松坛月作尊前伴,竹箧书为教外欢:这里描绘了道士归隐后的场景,松树下的坛台前,明月成为他的伴侣;竹箧中的书籍是他的快乐所在。这表达了道士在自然环境中找到了精神上的慰藉和乐趣。 5. 神鼎已乾龙虎伏:这句化用了《抱朴子》中“神鼎中干,则龙虎皆伏”的说法,意思是道士修炼有成后,能够使龙虎俯伏,形象地表达了道士的修炼成果。 6. 一条真气出云端:最后,诗人用“真气”象征道士的精神和修炼成果,说一缕真气从云端上升,象征道士的修为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

整首诗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展示了道教文化中对于修炼、自由和归隐生活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道家思想中超然物外态度的赞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