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荅王蕴德纪善雨中见寄
老夫三月不出门,懒性有如嵇叔夜。
圣明遇物先采擢,枯槁于时亦沾洒。
病驹只合中野弃,寒雀宁思上林下。
印常不启信官间,书亦慵耽从容假。
淮南六月如早秋,未脱吴绫颇相讶。
白雨三更沧海立,黄河一道青天泻。
池翻红艳落莲衣,石长绿文成藻藉。
姑恶时鸣父老忧,鬼车夜过儿童怕。
空怀南苍人相远,岂有东家马堪借。
百钱沽酒愧瓶空,斗米如珠抱衾卖。
已惭不作子虚赋,尚托端居广文舍。
隐几南窗亦自高,驱车九陌知谁暇。
识字终非杨子博,题诗误许曹刘亚。
但觅丹砂苦未成,久知白发那能化。
两峰绝境可诛茅,何处良田足甘蔗。
赤城仙子玉符孙,双璧今倾凤台价。
楚筵设醴未应忘,齐门鼓瑟空遭骂。
时看新学气如虹,病送残年肉销胯。
投劾终当去石门,日斜田父茅檐话。
圣明遇物先采擢,枯槁于时亦沾洒。
病驹只合中野弃,寒雀宁思上林下。
印常不启信官间,书亦慵耽从容假。
淮南六月如早秋,未脱吴绫颇相讶。
白雨三更沧海立,黄河一道青天泻。
池翻红艳落莲衣,石长绿文成藻藉。
姑恶时鸣父老忧,鬼车夜过儿童怕。
空怀南苍人相远,岂有东家马堪借。
百钱沽酒愧瓶空,斗米如珠抱衾卖。
已惭不作子虚赋,尚托端居广文舍。
隐几南窗亦自高,驱车九陌知谁暇。
识字终非杨子博,题诗误许曹刘亚。
但觅丹砂苦未成,久知白发那能化。
两峰绝境可诛茅,何处良田足甘蔗。
赤城仙子玉符孙,双璧今倾凤台价。
楚筵设醴未应忘,齐门鼓瑟空遭骂。
时看新学气如虹,病送残年肉销胯。
投劾终当去石门,日斜田父茅檐话。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贝琼写给朋友王蕴德的回信,通过描绘自己的生活状态和夏日雨景,表达了一种淡泊自守、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
全诗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1. 前八句写自己的生活状态 - 像三国时的嵇康一样懒散不出门,虽然受到朝廷任用但自比"病驹寒雀",对官场事务提不起兴趣,连书信都懒得写。
2. 中间十二句写夏日雨景 - 用"白雨三更""黄河一道"等夸张比喻写暴雨的壮观,描写雨后莲花凋落、石上生苔的自然变化,也写到百姓对恶劣天气的忧虑。
3. 接着十二句写生活困境 - 囊中羞涩买不起酒,米价飞涨,虽然住在学舍但已写不出华丽文章,自知才学有限,想炼丹求长生却白发渐生。
4. 最后八句写人生态度 - 向往隐居生活,但想到朋友的深情厚谊(用楚王设宴、齐人鼓瑟的典故),看着年轻人意气风发,自己却日渐衰老,最终决定辞官归隐,过与老农闲话的田园生活。
诗中亮点在于:
- 用"病驹""寒雀"自比,生动表现淡泊心态
- 暴雨描写气势磅礴,"沧海立""青天泻"的比喻极具画面感
- "斗米如珠"反映物价飞涨的社会现实
- 结尾"日斜田父茅檐话"勾勒出理想的归隐图景
全诗在写景叙事中自然流露情感,既有对官场的疏离感,也有对友情的珍视,更有看透世事后选择简单生活的智慧,展现了传统文人"穷则独善其身"的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