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琴垞明府索观近诗夸之过当他日有寄

我生好吟哦,无病常自灸。焉知入膏肓,有药不可救。

敝帚聊自享,酱瓿岂堪覆。昨者从南来,三见春月彀。

萧然绝车骑,疏帘挂清昼。徒闻群蛙聒,未睹蛟龙吼。

凌晨闻叩门,晏子方南首。披衣不及带,倒屣出迎瘤。

入门气轩昂,高谈走飞溜。眉间一道青,照见西山秀。

索我袖中诗,一见辄心售。宿瘤众所丑,瘦骨公独购。

未曾施鞭箠,遽先饰文绣。中原盛旗鼓,先生为领袖。

要当扫淫哇,未可饰凡陋。嗟余何所成,闻此但颜厚。

肩墙烦屡窥,朽木何足镂。乞公《韶濩》音,洗我筝笛奏。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写给一位叫陶琴垞的朋友的,用幽默自嘲的方式表达了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和谦虚态度。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开头到"酱瓿岂堪覆"):
作者说自己天生喜欢写诗,就像得了"爱写诗"的病,已经到了无药可救的地步。他把自己的诗比作破扫帚(不值钱但自己很珍惜)和酱缸盖子(暗示自己的诗不够高雅),表现出自嘲的态度。

第二部分("昨者从南来"到"瘦骨公独购"):
生动描写了陶琴垞来访的场景。作者正在悠闲度日时,这位朋友突然一大早来敲门。通过"披衣不及带,倒屣出迎"的细节,表现出见到朋友的急切和欣喜。朋友一进门就高谈阔论,眉飞色舞地索要诗作,并且对作者的诗大加赞赏。作者用"宿瘤众所丑,瘦骨公独购"的比喻,说自己的诗像丑陋的肿瘤,但朋友却像收藏瘦骨艺术品的人一样欣赏。

第三部分("未曾施鞭箠"到最后):
作者继续自谦,说自己的诗还没经过严格打磨,朋友就过早地给予赞美。他把朋友比作文坛领袖,而自己只是需要被教导的学生。最后用音乐作比,希望朋友能用高雅的《韶濩》古乐(代表高水平的诗歌)来提升自己粗浅的"筝笛"之音(代表自己普通的诗作)。

全诗的魅力在于:
1. 用生活化的比喻(肿瘤、扫帚、酱缸盖)让严肃的诗歌话题变得轻松有趣
2. 通过生动的场景描写(朋友突然来访的细节)让读者身临其境
3. 自嘲中带着真诚,谦虚里透着自信,展现出文人之间真挚的友谊
4. 最后表达了对诗歌艺术的崇高追求,从自谦升华到对更高艺术境界的向往

这种用幽默包装严肃主题的写法,既展现了作者的才情,又不会显得高高在上,让普通读者也能感受到诗歌创作的乐趣和文人交往的雅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