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姜相祠坟

布衣崛起秉洪钧,料事当年若有神。
三尺孤坟封马鬣,一时直道犯龙鳞。
从容未见回天力,流落空闻弃海滨。
赖有高人秦处士,不妨筑室作居邻(清郝玉麟乾隆《福建通志》卷七七)。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诗人去拜谒姜相(古代一位贤臣)的坟墓时的感慨。全诗用平实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历史人物的敬仰和惋惜。

首联"布衣崛起秉洪钧,料事当年若有神"说姜相出身平民却担当大任,料事如神。这里用"布衣"(普通百姓)和"洪钧"(国家大权)的对比,突出他的不凡。

颔联"三尺孤坟封马鬣,一时直道犯龙鳞"写眼前景象:坟墓很小(三尺),但当年他敢于直言进谏(犯龙鳞,指触怒皇帝)。"马鬣"是坟头的形状,用这个细节让画面更生动。

颈联"从容未见回天力,流落空闻弃海滨"转为惋惜:他虽然从容正直,却没能挽回国家颓势(回天力),最后被流放海边。两个"未""空"字透出无奈。

尾联"赖有高人秦处士,不妨筑室作居邻"是亮点:幸好有秦处士这样的高人在他坟旁结庐相伴。这既赞美了姜相得遇知音,也暗含诗人自己愿效仿秦处士来追慕先贤。

全诗妙在: 1. 用"布衣-洪钧""孤坟-直道"等对比,突出姜相品格 2. "犯龙鳞""回天力"等比喻形象易懂 3. 结尾的"筑室作邻"把历史拉回现实,让纪念有了温度 4. 语言干净利落,不用生僻字,但情感饱满

普通人读这首诗,能感受到: - 对正直官员的敬重 - 对"忠言逆耳"历史规律的思考 - 知音难觅的珍贵 就像今天我们瞻仰英雄纪念碑时的复杂心情,既有敬意,也有"如果他在会怎样"的遐想。

邓柞

邓柞,字成材(《栟榈集》卷二○),沙县(今属福建)人。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进士,授建昌军签判。金人破洪州,弃官归。李纲宣抚湖广,辟为属,通判静江。绍兴二十八年(一一五八)由通判吉州擢广南西路转运判官(《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七九),历知泉州、隆兴府。有《焦桐集》,已佚。事见明嘉靖《延平府志》卷二。今录诗八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