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1942年4月)

曲江风度自翩翩,罗刹桥边泊画船。
入夜明灯浮万盏,不知何处是烽烟。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1942年韶关(古称曲江)战火中的短暂宁静,通过反差手法展现特殊年代的人间烟火。

前两句"曲江风度自翩翩,罗刹桥边泊画船"像电影镜头:风度街上衣冠楚楚的人们从容走过,凶险名字的罗刹桥边却停着装饰华美的游船。"风度翩翩"既指当地街道名,又暗喻人们强作镇定的姿态,"罗刹"与"画船"的对比暗示危机中的虚假繁荣。

后两句笔锋一转:夜幕降临后万家灯火倒映江面,竟让人恍惚忘记身处战争。"浮万盏"的灯火像漂浮的梦境,与看不见的"烽烟"形成强烈反差。最震撼的是"不知"二字——不是没有烽烟,而是灯火太美让人暂时遗忘苦难,这种刻意为之的逃避更显战争的残酷。

全诗妙在四句话画出一个"战时桃花源",用繁华表象反衬战争阴影。就像我们今天面对困境时,也会用片刻欢愉麻痹自己,这种跨越时空的人性共鸣,正是这首诗打动人心的地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