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青游 清明日同西樵、介夫至法海寺

烘日匀风,春光着人轻茜。
绣草路、泥香成片。
觅谁侬,和笑走,弓鞋初倦。
更是处、池塘簇蒲拖柳,闲杀画船歌板。
把酒楼头,凭阑望中平衍。
叹此日、春光都贱。
彩旗空,绒索冷,秋千荒院。
总听彻、归途小亭妖曲。
依旧楚天云远。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描绘了清明时节踏青游玩的场景,但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热闹过后的寂寥感,像是用明媚春光反衬内心的失落。

上片(前半部分)写踏青的热闹景象: 开头用"烘日匀风"形容阳光和煦、微风轻拂的舒适感,说春光像轻薄的茜草色纱衣披在人身上。路上花草繁茂,泥土带着清香,姑娘们嬉笑着走过,绣花鞋都走累了。池塘边蒲草簇拥、柳枝低垂,本该有画船歌女的热闹场面,此刻却安静闲置着——这里已经埋下伏笔,暗示着某种缺失。

下片(后半部分)情绪明显转折: 在酒楼凭栏远望平坦的原野,突然感叹"春光都贱"——这么美的春景居然显得廉价。具体描写彩旗无人挥舞、秋千绳冷冷清清挂在荒院,这些本该充满欢声笑语的游乐设施都荒废了。最后说归途上听到小亭里传来艳曲,抬头看天,楚地的云依然那么遥远——这个结尾很妙,用空间上的遥远暗示心理上的疏离,仿佛热闹是别人的,自己始终隔着距离。

全词最打动人的是这种"热闹中的孤独":明明在最美的季节、最该欢乐的场合,却通过"闲杀画船""秋千荒院"这些细节,写出一种物是人非的惆怅。就像我们今天参加热闹聚会时,突然觉得一切欢笑都与自己无关的那种感受。作者没有直接说伤心,但用"春光都贱"这种反常理的表达,让读者更能体会他那种说不清的失落。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