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

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
何期今日酒,忽对故园花。
野旷云连树,天寒雁聚沙。
登临无限意,何处望京华。

译文及注释

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
三年过去,庭院里的菊花依旧在重阳盛开,可惜我此时身在异乡为异客。

何期今日酒,忽对故园花。
哪里想到今日独自饮酒,只能对着故乡的菊花把盏。
何期 :哪里想到。

野旷(kuàng)云连树,天寒雁聚沙。
极目远眺,远处的云仿佛和树连到了一起。天气开始转寒,大雁结队南迁。
野旷云连树:孟浩然“野旷天低树”。

登临无限意,何处望京华。
重阳之时独自登高,心中感慨万千。放眼望去都是陌生的景物,惟独看不到故乡的踪影。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三年过去,庭院里的菊花依旧在重阳盛开,可惜我此时身在异乡为 异客。哪里想到今日独自饮酒,只能对着故乡的菊花把盏,极目远眺,远处的云仿佛和树连到了一起。天气开始转寒,大雁结队南迁。重阳之时独自登高,心中感慨万千。放眼望去都是陌生的景物,惟独看不到故乡的踪影。

注释
何期 :哪里想到。
野旷云连树:孟浩然“野旷天低树”。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重阳节时思念家乡和京城的心情。

前两句直接点出主题:诗人已经三年没在家过重阳节了,往年菊花盛开时都不在家,而今天却意外地对着故乡的菊花喝酒。这里用“何期”(没想到)表达了一种意外的感慨,既有他乡遇故知的惊喜,也暗含多年漂泊的辛酸。

中间两句写眼前的景色:原野空旷,远处的云和树连成一片;天气寒冷,大雁聚集在沙洲上。这两句看似写景,其实是用“云连树”“雁聚沙”的苍茫景象,衬托诗人孤独漂泊的心境——大雁尚能聚在一起,而诗人却远离家乡和京城。

最后两句是情感的升华:诗人登高望远,心中思绪万千,最让他怅惘的是,从这里根本看不到京城的方向。这里的“京华”不仅指京城,更代表诗人的理想和抱负。他不仅思念家乡,更感慨自己远离政治中心,前途渺茫。

整首诗的魅力在于:
1. 用简单的场景表达深沉的情感,比如“对着故乡的菊花喝酒”这一细节,既有节日氛围,又暗含孤独;
2. 借景抒情自然贴切,旷野、寒雁的意象与漂泊心境完美融合;
3. 结尾余味悠长,“望京华”三个字让思乡之情升华为对人生际遇的无奈,引发读者共鸣。

普通人读这首诗,能感受到一种“节日里特别想家,同时觉得自己事业未成”的复杂情绪,这种情感古今相通,非常真实。

文森

文森(1462-1525),诗人进士,字宗严,南直隶长洲县(今江苏苏州)人。成化二十三年(1487)进士,历庆云、郓城二县县令、御史、南京太仆寺少卿。正德十年(1515),进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因病未赴任。十二年二月二十二日奏准致仕,嘉靖四年(1525)卒于家,年六十四。有《中丞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