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希道迎母之宣州

宪郎早是诸侯客,宅相须兴内氏家。徙舍曾闻习俎豆,行台今见重才华。

名门已道从张掖,逸足端知产渥洼。绣斧喜来初奉檄,板舆迎去欲看花。

深冰自跃供江鲤,常日仍思致海鲑。禁脔羹辞璚面兽,贡馀汤献锦文瓜。

怡声即有平安报,按部宁令造次差。豸角剡霜书载续,雀牙行路俗休哗。

固应反哺宜栖柏,亦复承恩拟泛槎。会著瑶池亲赐宴,玉桃三熟寿无涯。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宪郎)派人去宣州接母亲来团聚的温馨场景,充满了孝道亲情和仕途顺遂的喜悦。全诗用生动的画面和典故,展现了以下几个核心内容:

1. 身份与才华的肯定 开头说这位官员早就是有地位的人("诸侯客"),家庭背景也好("宅相"指有出息的亲戚)。他从小学习礼仪("徙舍习俎豆"),如今在官场上展现出卓越能力("行台重才华"),像名马"渥洼"一样出众。

2. 接母的喜庆氛围 用"绣斧奉檄"形容接到公务调令的正式,"板舆看花"则生动描绘用轿子接母亲途中赏景的温馨。准备的美食也很讲究:深冰里捞的江鱼、珍贵的海味("海鲑"),还有贡品级的瓜汤,体现对母亲的精心照料。

3. 孝道与仕途的双重圆满 诗中"反哺栖柏"用乌鸦反哺比喻孝心,"承恩泛槎"暗指官员受朝廷重用。最后想象母亲参加皇家宴会("瑶池赐宴")、吃到仙桃("玉桃三熟"),寄托了对母亲长寿的美好祝愿。

全诗亮点在于将公务场景(如"豸角剡霜"指公文书写)与家庭温情自然融合,通过美食、仪仗、神话意象等细节,把普通的接母小事写得既庄重又亲切,展现了传统文人"忠孝两全"的理想生活。

丁复

元台州天台人,字仲容。仁宗延祐初游京师。被荐,不仕,放情诗酒。晚年侨居金陵。其诗自然俊逸,不事雕琢。有《桧亭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