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琴士吴先生南归

先生荦荦真奇士,莹若冰壶贮秋水。
茫茫宇宙一閒身,南北东西任行止。
平生知己只桐君,出入与俱忘汝尔。
每逢佳境得幽趣,辄发长歌奏清徵。
南窥禹穴抵吴宫,洗尽少年筝笛耳。
先生所宝清如此,凡尘不受纤毫滓。
却视营营世路人,一生何殊负涂豕。
我从南园一见之,笑谈如在春风里。
金兰投分即弟兄,交亲何必生同里。
君今别我甬东去,湖海后期那可拟。
倘因云树寄相思,会向江头候双鲤。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超凡脱俗的琴师吴先生,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对比,展现了其高洁品格与诗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人物刻画: - 开篇用"冰壶贮秋水"比喻吴先生纯净通透的品格,像装满秋水的冰壶般清澈。说他虽是天地间一个普通人,却能自由来去不受拘束。 - 特别点出他与古琴"桐君"的知己之情,琴人合一,达到忘我境界。每到美景处就弹琴长歌,用"清徵"(高雅琴曲)表达内心感受。

人生境界: - 通过"洗尽少年筝笛耳"说他不屑世俗音乐,只追求高雅艺术。与"营营世路人"(汲汲营营的俗人)形成强烈对比,说那些人就像泥潭里打滚的猪。 - "宝清"二字强调他珍视精神纯净,拒绝沾染丝毫世俗污秽。

情感表达: - 后八句写诗人与吴先生的友谊:初次见面就如沐春风,虽非亲兄弟却情同手足。"金兰投分"化用《易经》"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形容情谊坚贞。 - 离别时不说伤感话,而是期待"双鲤传书"(古代借鱼腹传信的典故),相约江湖再聚,体现洒脱的胸襟。

艺术特色: 全诗用"冰壶秋水""负涂豕"等鲜明比喻形成雅俗对比,在赞美琴士的同时也暗含对世俗的讽刺。语言看似平实却暗藏典故(如"桐君""双鲤"),把高洁品格、艺术追求和真挚友情融为一体,最后以开阔的江湖之约收尾,余韵悠长。

龚诩

龚诩(1381~1469)明代学者。一名翊,字大章,号纯庵,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属江苏)人。建文时为金川门卒,燕兵至,恸哭遁归,隐居授徒,后周忱巡抚江南,两荐为学官,坚辞,有《野古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