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周必大为悼念学者吕祖谦(号东莱)而作。全诗用平实的语言赞颂了吕祖谦的学问品格和深远影响。
前四句通过家族传承切入主题:吕家祖上("三相"指吕氏家族出过三位宰相)的优良风范流传久远,后代子孙(指吕祖谦)气质从容。他的文章像锦绣般华美,而他的品德如同天然美玉,不需要刻意雕琢就光彩照人。
后四句着重描写吕祖谦的教育贡献:他怀着"有教无类"的胸怀培育人才,将自己的思想充分表达传播。无数人恭敬地向他求教("抠衣"是古人表示恭敬的动作),全国各地的人都在研读他的著作。
全诗最动人的地方在于,它没有用夸张的哀伤词汇,而是通过具体事例展现逝者的精神价值——像"不琢自璠玙"这样贴切的比喻,既写出了吕祖谦的天然才德,又暗含对其早逝的惋惜;"四海读公书"的结句,更让读者感受到思想传承的生命力超越了肉体消亡。这种纪念方式,比单纯抒写悲痛更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