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出使日本时,在异国他乡思念家乡的孤独心情。
第一句"生平南与北,心事转蹉跎"说的是作者一生奔波南北,心中抱负却未能实现。"蹉跎"就是白白浪费时光的意思,这里表达了作者的遗憾。
"故国海西岸,孤舟天一涯"这两句画面感很强:家乡在海的西边,而自己像一叶孤舟漂泊在天边。用"孤舟"这个意象,把孤独感具象化了。
"梅窗春色早,板屋雨声多"是写眼前景:日本的春天来得早,梅花已经开了,但住在简陋的板屋里,总是听到雨声。这里的"雨声"不仅是写实,也暗示了作者忧郁的心情。
最后两句"独坐消长日,那堪苦忆家"直接点明主题:一个人坐着打发漫长的时光,最难受的是忍不住想起家乡。"消长日"三个字特别传神,把那种百无聊赖、度日如年的感觉写活了。
整首诗用简单的语言,把漂泊在外的孤独和对家乡的思念表达得特别真切。最打动人的是那种无处排遣的愁绪:明明看到异国早春的美景,却因为想家而高兴不起来;听着雨声,更添几分寂寞。这种复杂的心情,相信每个离家在外的人都能感同身受。
郑梦周
郑梦周(1337年-1392年),草名梦兰,9岁改名梦龙,字达可,号圃隐,谥号文史,朝鲜高丽王朝末期时政治家、外交家、哲学家、文学家,被誉为朝鲜理学之祖。庆尚北道永川人。梦周祖上皆是武官,幼年发奋学文,自学成才,高丽恭愍王王祺九年(1360年)中举,十六年(1367年)受李穑赏识,出任学官,负责讲解朱子集注。后因父亲去世,辞官守孝三年,回朝后任大司成,负责同中国明朝重建朝贡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