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梅叔章入燕

少年心力办驱驰,名德家声世所知。
到阙可无梅福疏,赠人唯有宛陵诗。
行当塞雁初来日,归约河鱼欲上时。
堂北春衫称寿罢,一杯春酒柏山祠。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叫梅叔章的年轻人意气风发地前往京城(燕)的情景,充满了对友人前程的祝福和依依惜别之情。

前四句写梅叔章的形象和才华:他正值青春年少,精力充沛地奔赴前程("办驱驰"),家族声望和品德修养广为人知。诗人想象他到了京城后,定会像汉代直臣梅福那样敢于进谏(用奏疏直言),而临别时自己只能用梅尧臣(宛陵)风格的诗歌相赠——这里用两位姓梅的历史人物作巧妙呼应。

中间两句用生动的自然景象暗喻时间节点:启程时正值北雁南飞的初秋("塞雁初来"),而约定归来时将是春水回暖、河鱼肥美的时节。一"来"一"上"两个动词,让季节变化显得鲜活可感。

最后两句转向温馨的家庭场景:诗人想象梅叔章在母亲("堂北"代指母亲)膝前尽孝祝寿后,带着春酒去家族祠堂祭祖。通过"春衫""春酒"的重复,营造出暖意融融的氛围,暗示无论走得多远,家永远是温暖的归宿。

全诗就像一部微电影:先特写主人公策马扬鞭的英姿,再拉远镜头展现秋去春来的时光流转,最后定格在烛光摇曳的家宴场景。没有直白的抒情,但通过"塞雁""河鱼""春酒"这些意象,把送别的牵挂、对友人品格的赞赏、以及对他衣锦还乡的期待,都含蓄地表达了出来。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