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清朝时期台湾诸罗县(今嘉义)的风土人情,展现了边疆开发的景象。
首联写景:龟佛山前,八掌溪水流舒展;朝廷的统治延伸到遥远蛮荒之地("雕题绝国"指纹面习俗的少数民族地区)。
颔联叙事:官府新建木城,需要依靠当地部落首领协助;临时搭建的官署简陋得像客店,说明当时开发条件艰苦。
颈联写地理环境:北边少数民族聚居地环绕着雾气弥漫的海域,西边商船停靠后货物要靠牛车转运,突显当地交通不便的原始风貌。
尾联抒情:诗人表示自己早已习惯异乡风俗,带着纸笔(铅椠)就能随遇而安,体现官员拓荒的豁达心态。
全诗用白描手法,将边疆开发中的自然景观、民生百态与个人心境巧妙融合,既有对艰苦环境的真实记录,又透露出建设者的乐观精神,展现了早期台湾开发的生动历史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