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山有求转语之作并用韵二章 其二

四时冬复春,造化一机会。朔风空草木,馀蘖犹病醉。

梅花于其间,居殿复居最。三春在何许,不在粉须外。

我尝玩兹理,若决江河沛。冰壑卧寒松,雪岭立老桧。

见命谓受独,落落一二辈。有此不改节,不与世同嗜。

抱贞开化元,此花而已矣。整刷此精神,寸草亦生气。

嗟嗟迷复者,胶轕随寤寐。萌檗寻斧斤,岂知七日至。

击壤咏天根,巧历不能计。持以印梅花,无语独叹喟。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梅花为主题,通过对比四季变迁和不同植物的特性,赞美了梅花坚韧高洁的品格,并由此引发对人生境界的思考。

全诗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到"不与世同嗜"): 用四季轮回作背景,说冬天是万物展现本色的时机。寒风中的草木都凋零衰败,唯有梅花不仅存活,还绽放得最灿烂。梅花的美不在外表,而在内在品格。诗人认为这个道理就像江河奔流一样自然明显。接着用冰崖上的松树、雪岭上的老桧树作对比,说它们和梅花一样,都是少数能坚守本性的植物,不随波逐流。

第二部分("抱贞开化元"到"寸草亦生气"): 说梅花代表着纯真的生命力,只要保持这种精神,就连小草也能焕发生机。这是全诗的核心观点。

第三部分(最后八句): 感叹那些迷失自我的人,整天浑浑噩噩,就像树木刚发芽就被砍掉,根本等不到七天后的变化。诗人说用梅花的标准来看待这些现象,只能默默叹息。

这首诗的妙处在于: 1. 用常见景物说深刻道理,把梅花比作品格高尚的人 2. "整刷此精神,寸草亦生气"是点睛之笔,说明精神力量的重要 3. 最后用迷失者与梅花对比,突出坚守本心的可贵

诗人通过赞美梅花,其实是在倡导一种不随俗浮沉、坚守节操的人生态度。他认为只要保持这种精神,再弱小的生命也能活出尊严。这种思想在今天依然能给我们启发。

杜范

(1182—1245)宋台州黄岩人,字成之,号立斋。宁宗嘉定元年进士。累迁殿中侍御史,极言台谏失职之弊。理宗嘉熙二年知宁国府,发粟赈饥,镇压两淮饥民反抗。还朝,累拜吏部侍郎兼中书舍人,数上疏抨击朝政积弊。淳祐四年,擢同知枢密院事,次年拜右丞相,上书言五事,继又上十二事,条陈当朝利病,提出为政主张。卒谥清献。有《清献集》。

0